??侯社長講座.13
Allion -墻外開花
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上,一汽豐田公布了一款新產品 -Allion。
其實這件事社長很早前就知道了。當時一位一直關注緊湊級車的同事問“聽說豐田好像要出一個軸距比卡羅拉更長的緊湊級車?”,社長掐指一算,這一代的本土豐田Allion,也差不多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了,所以大概這臺長軸距緊湊級車,和即將國產的,之前社長講過的Harrier,也是差不多的套路。
Corolla的故事
談到Allion,要先講卡羅拉的故事。
卡羅拉其實是個命運蠻復雜的產品。上一代的時候,卡羅拉被區分為美版、歐版和日版。其中,美版車型,是我們看到的卡羅拉- 2700軸距,車比較寬。同時就像之前社長講美國車一樣 - 相對廉價一些,不太注重品質。
- 燈泡轉向燈透露著一種廉價感
歐版卡羅拉則考慮到歐洲人的需求,而開發成了一臺緊湊的兩廂車,并且運動性能相對較為出色。有趣的是,這臺車也在日本出售,而為了區分和日本卡羅拉的關系,這臺車在日本叫Auris。
Auris還有歐洲人喜歡的旅行車版本
日版卡羅拉則主要有三個車型 - Axio,Fielder和Rumion。Axio是一臺小緊湊車,或者在今天你可以稱之為小型車- 它比我們正??吹降目_拉要低半個級別,和桑塔納,鋒范一類的車型較為接近。
Fielder則是Axio的旅行車版本。
這兩臺車由于尺寸比較小,定位也比較低。而相對“正式”一些的外觀造型,使得這兩臺車大多數被各個日本公司采購,用于配發給員工“跑業務”,我們也叫做“會社用車”。
社長有個朋友,之前從德國派駐到日本名古屋,我去找他玩的時候,他就開著公司給配的Fielder……
而Rumion,則是另一個怪怪的車- 一個方盒子,有點像長城酷熊的日本親戚 - 豐田bB的放大版。這車歲數也是挺大的了,如今已經停產。
Corolla與Allion
那么Corolla和Allion的關系是什么呢?回到尺寸上來,可以看到,Axio是個小桑塔納,Fielder則是一個工具車,Rumion是個方盒子,其實從產品線來看,在中級車銳志,與Axio之間,缺少一個正經的緊湊級轎車。
同時,日本市場對車的品質要求又更高,美國市場的車由于追求便宜,品質太低,又入不了日本人的法眼。因此,一臺高級的,尺寸稍大一點的緊湊級車的需求,就這樣產生了。
另外,豐田旗下有四個銷售店鋪:
Toyota店,銷售皇冠等高級車。
Toyopet店,銷售稍低一級的銳志。
Corolla店,銷售家用車Corolla車系。
Netz店,銷售一些時尚的車型。
Netz店分配的車型是Auris,Corolla店則銷售Axio和Fielder,以及Rumion。那么剩下兩家高端的店鋪,就一人分到了一臺- Toyota店分到了Allion,Toyopet店則分到了Premio- 一款Allion的姐妹車,除了車頭和車尾不同,其他地方基本一樣。
高級的緊湊級車
產品的定位,一定要和產品的實際內容相符合。所以,Allion也要有足夠的內容來支撐當前的產品定位。
增加尺寸是最簡單的事情 - 這也是國內大家非常熟悉的方法。相比較短軸距的Axio,Allion的軸距拉長到了2700mm- 雖然在今天,2700mm軸距是比較短的了,但Allion是在2001年的第一代車型上,就已經達到了這個數字。而作為對比,2002年的寶來,軸距卻只有2515mm。
外觀方面相對樸素一些,通過相對豐富的顏色來提升高級感。
另外,在動力總成上,Allion的定位也略高一些- 第一代使用2.0升自然吸氣發動機,第二代使用了1.8升自然吸氣發動機,要比低一級別的產品排量略大一些。
當年速騰也是使用同樣的策略 - 有1.6,2.0和1.8T三種排量,只是后來2.0升發動機被更加省油的1.4T發動機所取代。但在實際駕駛上,略大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駕駛起來依然會更加舒服一些。
最后,體現品質的就主要是內飾了。
從設計和造型方向,Allion的內飾品質,相比Corolla更加高級,比如有獨特的顏色,精美的木飾,以及不錯的造型。尤其是車門扶手的曲線設計,非常獨特,也很高級。
另外一方面,Allion的內飾大多都有蓋子- 這是一個體現高級的細節。比如本田Inspire會相對雅閣更加高級一些,也是體現在了這里- 把功能性的內容,通過蓋子隱藏起來,達到視覺上的統一感。
最后,Allion還有一個非常硬核的功能- 后排座椅角度可調節。
常規的緊湊級轎車,后排座椅的角度大多數是固定的??烧{節角度的座椅,大多數都在更高級別的車型,而且還是頂配- 比如凱美瑞。在Allion上,豐田直接腦洞大開,使用了類似SUV的手動調節座椅靠背方案,并將后排座椅后方的“衣帽架” (風擋下方的那塊鈑金)做成了塑料的活動板。
由此,Allion便實現了緊湊級轎車中“同級唯一”的后排座椅角度調節功能。而且,這個概念是在2001年,第一代Premio/Allion誕生時就已經配備的功能,距今已經19年過去了,也沒有第二個廠家再這樣做。
超長的生命周期
Allion一共有兩代車型
第一代車型誕生于2001年12月,生命周期5年半,2007年6月結束。
而第二代車型,則從2007年6月,一直生產到了今天- 已經生產了13年之久。在這期間,Allion也經歷了2次中期改型,更新動力總成,輔助安全等各種配置。
2007
2010
2020
所以,第二代Allion也已經是一款歲數很大的車型了。在13年前或許還算不錯,但今天各方面的素質已經下降,需要更新。
與中國的故事
有趣的是,上一代Allion也和中國市場有關- 這臺車就是眾泰Z300??梢钥吹?,Z300的外觀造型,基本就是抄襲了豐田2010年的第二代Allion。
(上 - 眾泰,下- 日本Allion)
而內飾方面,眾泰修改了方向盤,但整個儀表臺結構,以及車門上獨特的曲線造型保留了下來- 原封不動。雖然看上去差不多,但品質方面就不要幻想了。
當然,最為亮點的后排座椅角度調節也被砍掉了,為了節約成本- 對于這個品牌定位來說也無可厚非。
不過眾泰還是做了一些有趣的改變 - 比如后備箱蓋。由于日本版的車型牌照框都比較小,不適合中國的牌照放置,所以需要進行更改。而眾泰在修改這個后備箱蓋的時候,參考了皇冠當時的造型風格- 在牌照左右兩側增加了兩組燈,并加了一個鍍鉻飾條,這讓這臺車看上去略微有了一些高級感。
新一代Allion - 有所期待,也有所妥協
廣州車展上,豐田發布了最新一代的Allion,和姐妹車型- Levin GT/凌尚。相對于卡羅拉,軸距增加了50mm,達到了2750mm,并且換上了凱美瑞的2.0升發動機- 也基本上與“高級緊湊型”的定位相當。
Allion基于卡羅拉,修改了整個前保險杠和格柵,以及后備箱蓋上的一條尾燈。
凌尚的改動相對略小 - 在維持保險杠基礎不變的情況下,將下半部分稍微做了調整。
由于車輛并未公開內飾,當前還不清楚內飾具體的提升效果如何。但社長通過遠距離觀察,似乎沒有發現后排設計了可調節角度的座椅- 座椅的結構基本與卡羅拉一致。這個核心配置的缺失,讓Allion顯得誠意略有不足。
另外,225/40R18的輪胎雖大,但40的扁平比,在日常使用中,也會有較大的損傷風險。
未來Allion很有可能會在日本上市。而隨著豐田4店網絡的取消,Premio看起來將不會繼續留存- 否則Levin GT會叫這個名字??梢哉f,這是一臺 “JDM (JapanDomistic Market)” 車型- 僅在中國和日本有這樣的需求。但仔細來看,這臺 “JDM” 又不是那么有味道。不免讓人有點遺憾。只能希望后面國產的Harrier,能夠盡可能保留一些高級配置吧。